|
国内真空泵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广阔时间:2017-03-16 “十五”技术创新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确保完成以载人航天为代表的科研生产任务,经济快速稳步增长的同时,民用航天预先研究计划、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航天核心技术计划确定的多个项目的研发任务,也圆满完成,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共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50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度增长。 “十五”技术创新工作的成绩,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重大跨越 经过五年的刻苦攻关,新一代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卫星等六个民用航天背景型号的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演示验证,推动了一批重大工程和型号的立项研制,技术成果向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能力加速转化。空间飞行器控制、航天专用动力、航天发射、电子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取得标志性成果,带动了技术水平的整体跃升和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储备。 月球探测卫星导航与控制、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将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探索和空间应用的视野向深空跨越。 二、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集团公司第二次工作会关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建立专业化、集约化、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开放式的合作创新平台”为目标,集团公司在军工集团中率先开展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成了一批以所属研究院、公司为依托的系统级研发中心,建成了十几个以重点专业研究所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的重点专业研发中心,凝聚了以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为主体约4000人的专职研发队伍,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实施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研发管理规定》及其6个配套实施办法,建立了适应航天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要求,以合同制为纽带、以项目制和课题制为主要管理模式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为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专利申请量是“九五”的5.5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是“九五”的14倍。 “十五”期间,集团公司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针对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两个关键环节,强化了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建设。形成了以11个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开放式基础研究基地,拓展了合作创新的范畴和层次,建立了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等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转化的孵化平台。集团公司和所属成员单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1所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开展了技术和产业研发的战略合作,并通过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实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和设立航天创新基金等方式,围绕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解决了一批航天技术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三、形成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的格局 加强了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并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产业发展道路,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互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例如:以东方红四号卫星大平台为支撑,先后签订了亚太六号B通信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卫星等三颗卫星的在轨交付合同,实现了整星出口。太阳能电池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经过培育注入上市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并入围国家“光明工程”。AVIDM框架软件和大型通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打破了国外基础软件的垄断局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授权13项发明专利的光纤陀螺项目以及激光陀螺项目,已经在航天、航空、船舶和多个民用领域广泛应用。50千瓦氢氧燃料电池供应系统和稀土永磁直流无刷动力装置,为培育军民两用车辆新型能源和动力市场,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飞机碳/碳刹车盘通过了民航总局颁发的波音757PMA认证,空客320机型的PMA认证正在受理中。应用航天空气动力及风洞设计技术研发的气动脱硫环保技术,已应用于燕山石化等多家企业,并中标华能2×200兆瓦机组脱硫项目。利用运载火箭液体发动机流体技术,成功研制了多功能车载消防泵、变流恒压固定消防泵及消防系统,车载消防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集团公司还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和系统工程的管理经验,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业合作,推动航天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的结合,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今年,集团公司相继与上海市政府和陕西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上海和西安两个航天科技产业基地。 “十一五”重点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分析了今后15年技术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集团公司确定了“十一五”技术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思路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能提升航天科技工业发展能力的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航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巩固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 二、总体目标 加大《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相关科技计划的技术攻关力度,完成“十一五”研究开发任务。加强航天技术成果向民用产业的转化应用,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重点加强民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专业研发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建设。健全集团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年平均增长30%以上。 三、重点任务 重点加强卫星有效载荷、航天动力、材料工艺等重点技术领域核心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技术实力和巩固竞争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和技术储备。 按照集团公司第三次工作会的决定,重点围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五大板块,加速航天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培育主导民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培育核心技术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迅速提升优势民品的核心竞争力。
|